查看原文
其他

吃货可以拯救自然吗?盘点看似美味,却酿成灾难的入侵物种

2016-10-22 自然之友综合 自然之友


又到了吃大闸蟹的季节有木有?


提起大闸蟹和鲤鱼,小编可是口水直流,实在是太美味了。然而,在美国与欧洲许多地区,大闸蟹和鲤鱼却早已泛滥成灾。有网友宣称,“只要管我来回机票住宿,我会将毕生都奉献帮助美国人民清除大闸蟹”。泛滥成灾的大闸蟹与亚洲鲤鱼可是让中国的吃货朋友们操碎了心。


正如下图这般,亚洲鲤鱼已经占领了其它大洲。



有船经过时,鲤鱼会高高跃出水面。


被逼急了的美国人民采取了各种措施捕杀鲤鱼,收效甚微


美味的大闸蟹也已入侵德国。




同样,在中国,也有相当多外来入侵物种处于相似的情形,在国外被奉为佳肴,却引发了一连串生态自然危机。许多入侵物种曾经出于美食或其他目的而被引入,却事与愿违,酿造出物种入侵的危机。


外来入侵物种不仅破坏地方生态平衡、严重威胁地区生物多样性,同时也会在更广泛程度上造成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


环保总局(2008年升格为环保部)与中科院自2003年以来,先后发布了三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将外来入侵物种引入到大众视线关注中。这些看似毫不起眼的入侵物种,在没有天敌肆意生长的领域,以近乎疯狂的态势蔓延繁殖扩散,许多物种给地方生态酿成灾难。


我们常说中国人什么都可以吃,为什么不将这些入侵物种“吃成”濒危呢?


看看我们的美食!


糖醋鲤鱼!



清蒸大闸蟹!


麻辣兔丁!


连兔头也不会剩下!



麻辣小龙虾!



所以,派一群吃货去,问题不就解决了么?


图样图森破!


现实情况是,我们无力应对那些作为餐饮食物养殖而被引狼入室的入侵生物。并非所有入侵物种都是不经意间引进的,相当大一部分外来入侵物种曾经是被有意引进,许多更是作为餐饮养殖物引入。然而正是这些引进的举动,未能正确评估引入后市场的接受程度与养殖能力,最后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


本期,自然之友带你盘点那些看似“美味”的入侵物种,一起探讨吃货究竟可以拯救我们的自然吗?入侵生物的生态灾难究竟真的可以靠“吃”解决吗?


福寿螺


也许你也曾吃过,或者听说过下面这种生物——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看起来都忍不住食指大动


可不要被它的无辜外表蒙蔽了,上图的福寿螺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它们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在许多国家被认定为入侵物种与农业害虫。然而,最初福寿螺被引入中国,可以因为正经的“吃货”理由。简言之,你问中国为什么要引入福寿螺?一个字:吃!


福寿螺的肉质细嫩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脂肪含量有较低,自1981年以来,福寿螺便被大规模引入中国广东,以解吃货的好奇心。一开始的新鲜度让福寿螺得以大规模扩散,1984年,福寿螺作为特种经济作物在广东大规模养殖,后来又被引入到其它省份。然而由于养殖度过度,口味不如预期好,福寿螺的市场售卖并不顺利,大量养殖的福寿螺被弃养或逃逸。由此,福寿螺以迅猛的速度由农田扩散到天然湿地中。目前,南方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上海等地的稻田池塘以及沟渠中早已布满了福寿螺的身影。台湾地区也深受福寿螺之害。




乍一看福寿螺,长得与田螺类似,螺身上富有光泽并盘旋着若干条细纹,它们在夜间将卵产于干燥的物体或植株表面,墙壁、田埂、杂草上都可以布满福寿螺卵,一只福寿螺单次产卵可达100至200颗之多。这一特殊的繁殖习性,让福寿螺的卵得以逃避水中天敌鱼类的觅食,确保了大量螺卵幸存,无法防治。除了产卵时期,它们一生都栖息于淡水中,如果遇到旱季缺水,它们会紧闭壳盖,静止不动,3个月都不受影响。


前方

图片

高能

请注意!



河岸边密布的福寿螺的卵。



植株上布满了福寿螺的卵。


福寿螺的食量极大,生存能力顽强,可以啃食很粗糙的植物,排泄物可以污染水体。它们最喜欢啃食水稻等水生生物,尤其是幼嫩的水稻主叶,这些都将导致水稻大规模减产。一只福寿螺一天可以吃掉秧苗12株左右,水稻稻田常常由于福寿螺的存在被啃食一空。同时,什么都吃的福寿螺还威胁到了水仙花和兰花等水生植物的生长,成为南方水域一大祸患。




福寿螺还曾经引发食品安全事件(搜狐新闻北京福寿螺致病事件专题链接在这里:http://news.sohu.com/s2006/06naomoyan/ ),患圆管线虫病和脑膜炎的患者将餐厅蜀国演义和卫生局都告上了法庭。


如今,曾在各大餐厅红极一时的福寿螺,早已淡出人们的餐桌。福寿螺留给这个世界的,是一场生态灾难。


就算福寿螺仍是中国人广泛喜爱的菜肴,但从长远来看,福寿螺对于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其作为美食的经济价值。这些问题源自于最初对于该物种引进评估不当,高估了福寿螺的市场接受价值,在面临市场接收无力的情况下,养殖户大量弃养,加上大面积福寿螺的逃窜,引发了灾难性的生态危机。


非洲大蜗牛




与福寿螺的肉质鲜美却市场不佳不同,非洲大蜗牛虽然有着蜗牛的“美食”外表,却并不能通过食用解决物种入侵的问题。


这种原产于非洲东部却大面积侵害中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的非洲大蜗牛是许多人畜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可以间接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不可轻易食用。


作为一名入侵物种的“战士”,非洲大蜗牛也与它的队友们一样,有着“超人般”的消化能力,它们什么都吃,林木果树、蔬菜花卉都是它们的最爱。饿极了时,它们甚至去吃同伴尸体,也可以完美啃食消化水泥,简直有一个钢铁般的胃。


目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已公布的全球百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入侵中国的就占51种。这些入侵的外来物种不仅严重干扰了生态系统,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上百亿元的损失。




上图这只非洲大蜗牛身长足有13厘米


罗非鱼


如果说上面的两种生物是由于口味不好和自带病菌无法食用,那么下面介绍的罗非鱼便是地地道道的美食入侵者。



香茅烤罗非鱼



罗非鱼本尊


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自1954年传入华南。原产于非洲的罗非鱼得名于《广西淡水鱼类志》,被称作罗非鱼。“罗非”这个名字据推测极有可能来自于越南语中“鱼”的发音。最初广西养育者把此鱼来自于越南称为“罗非鱼”。


罗非鱼罗非鱼繁殖力与抗病力都很强大,肉质也很好,曾经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改善第三世界蛋白质结构的肉食鱼,曾经在八九十年代中我国推行的“菜篮子”工程中一度成为主角。下图中就是鲜美的罗非鱼肉啦。




然而罗非鱼在我国自然河流中造成了严重入侵。


正如我们知道的,一个入侵物种要想大规模入侵一定要有两把生存的“刷子”。罗非鱼的生存能力也极为强大,它们通常生活在淡水中,却也能生活在出海口或近岸沿海等咸水中。为了生存,它们也什么都吃,杂食性动物罗非鱼可以吃水中植物和碎物,在狭小的水域中也能繁殖。


罗非鱼在繁殖期有挖坑做“新房”的习惯,这种挖坑行为对于河底植被是致命的破坏,同时也损害了其它水生动物的栖息。


罗非鱼虽然肉质鲜嫩,小刺少,价格便宜,然而它们的扩散速度惊人,完全剥夺了河流原生鱼种的生存空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认定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看起来相当无害


生命力顽强的罗非鱼,纵使在餐桌上鲜嫩可口,却也集环境负面影响于一身。


在附件闽江闽侯段干支流与内河中,罗非鱼早已成群繁衍。在广东淡水江河中,罗非鱼的捕获量也占总鱼量的六成以上,原生鱼种受到了罗非鱼的严重威胁。


福寿螺、非洲大蜗牛和罗非鱼,本期介绍的这三个“美食”物种的引入,我们只能用“好心帮倒忙”来形容它们的扩散。


吃货再嘴馋,却也未必能拯救早已被入侵物种破坏得遍体鳞伤的生态自然。引入新物种,对于市场前景的考量,物种自身病原体的携带,经济效益与生态破坏的权衡评估都至关重要。对于这些“美食”入侵物种,吃货朋友们还需要加把劲,但纵使我们操碎了心,它们的入侵已成为了不可挽回的自然灾难,在严加管控,科学预防的基础上,还需要吸取引入的教训,科学评估物种引入。物种引进还需谨慎考量它们对于生态的影响,毕竟“因地适宜”才是正道。


参考网站: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215933

http://web.tari.gov.tw/techcd/

http://www.zaoing.com/article/dpqoodgn

http://discovery.163.com/13/1103/19/9CPESLJ500014N6R.html

http://www.guokr.com/article/436827/

http://paper.people.com.cn/rmwz/html/2014-12/01/content_1524091.htm

http://csar.blog.kepu.cn/2014090911562.html


编辑:苗苗(实习生)




《森林法》公开征求意见,还有最后3天

(10月25日截止)

请参与立法,为美丽的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筑起一道更高的防线。

了解详情,请点这里

意见提交,请扫二维码



感谢关注环境问题

点这里↓↓↓“阅读原文”加入自然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